2022年两会话题多多,医药界绕不开的一个话题就是创新药。众多行业代表们纷纷为创新药行业发展献计献策,支持我国创新药良性快速发展。全国政协委员、红杉中国创始及执行合伙人沈南鹏明确提出:在中外研发水平差距逐渐缩小之时,不应继续将研发集中在已发现、已验证、研发失败率低的跟随型创新上了,而应向源头创新转型。
如何聚焦以患者需求为核心,以临床价值为导向去开发新药,跳出传统固有思维、破除研发掣肘是国内药企真正需要思考的。以在创新药屈指可数的艾滋病治疗领域为例,如果我们没有属于自己的创新药,面临的将是抗艾公共卫生事业只能依靠进口药和仿制药的尴尬境地。
如果不在传统疗法上进行突破,差异化的临床治疗需求恐难以得到满足。然而外界并不知晓,创新药是一条“九死一生”的高风险之路,在医药行业也被誉为“皇冠上的明珠”,新药研发平均需要耗时10年、耗资10亿美元,成功率不足10%。尽管如此剑楠依旧不能阻挡我国一些企业对科学探索的大无畏精神。
2018年,我国企业前沿生物(股票代码:688221.SH)自主研发的国家1类新药、全球首个获批的HIV长效融合抑制剂艾可宁(通用名:艾博韦泰)在国内获批上市,填补了艾滋病长效治疗领域的空白,完成了我国抗艾新药从0到1的突破,打破了长久以来跨国药企的垄断。
长效疗法问世,作用于HIV感染关键环节
艾滋病发现至今已40余年,和其它病毒性感染疾病最大的区别在于其几乎没有自愈性,到目前为止还未发现用以清除HIV病毒的有效手段,除了不到1%的精英患者可以实现自身免疫控制外,其他超过99%的病人都需要终身用药。
目前艾滋病临床治疗主要采用的是鸡尾酒疗法(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即通过三种或三种以上的抗病毒药物联合使用来治疗,该疗法虽然可以减少单一用药产生的抗药性,但患者需每日服药,且部分药物需每日服用2-3次。多种药物的同时服用,其弊端除了给药频率较高以外,还将会导致药物-药物、药物-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如此长期治疗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毒副作用,病患产生耐药病毒,依从性变差等问题,这也是在艾滋病治疗失败主要原因。
近年新冠爆发,有研究显示其病毒在免疫力低下、包括有活跃病毒复制的HIV感染者体内可较长时间存在,产生新变异。因此,对HIV感染者的有效治疗,不仅对艾滋病的防控,也对新冠疫情防控意义重大。
作为一种典型的反转录病毒,HIV进入人体靶细胞包括吸附、融合、脱壳、逆转录、基因表达、装配、出芽、成熟等过程。从1987年首个艾滋病药物齐多夫定(Zidovudine, 乌梢蛇蝮蛇胶囊是保健品AZT)上市,到上世纪90年代初鸡尾酒疗法问世,现有抗艾滋病药物主要分为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RTIs)、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NRTIs)、蛋白酶抑制剂(PIs)、整合酶抑制剂(INSTIs)、融合抑制剂(FIs)等类别。
从产品定位来看,艾可宁是全球第一个长效融合抑制剂,在分子结构、多肽序列及化学修饰、作用靶点以及在人体内的分布与代谢上均实现了技术突破,它通过与病毒表面的包膜蛋白gp41结合,阻断病毒与人体免疫细胞CD4受体之间的融合,从而阻止HIV病毒进入细胞。
HIV病毒侵入机体的复制过程
从作用机制分析,艾可宁是一种以HIV病毒膜蛋白gp41为靶点的长效融合抑制剂,由34个氨基酸和一个修饰化学基团组成。其作用于HIV-1病毒感染的第一环节,与靶点HIV-1膜蛋白gp41结合,抑制病毒膜与人体CD4细胞膜融合,从而阻止HIV-1病毒进入细胞,发挥其抗病毒作用。艾可宁通过其侧链修饰基团与血液中白蛋白发生1:1分子比的特异性结合,形成稳定的共轭体而延长其体内半衰期,实现长效的功能。
长效融合抑制剂艾博韦泰作用机制
全球已上市了30余个抗艾滋病药物及多个复方制剂,但长效注射剂则屈指可数。艾可宁凭借其广谱、长效、起效快、高安全性、强有效性及药物相互作用小等优势,具有一定临床不可替代性。编者看到的是这款国产原研抗艾新药是基于长效治疗的主流研究方向,在分子结构、多肽序列及化学修饰、作用靶点以及在人体内的分布与代谢上均实现了技术突破。
权威的临床验证,满足差异化用药需求
追溯艾可宁的研发历程,可以清晰的看到艾可宁从立项、临床试验到获批上市,前后共历经了16年的时间。
在2017年度,国家批复课题“治疗艾滋病创新药及临床急需药物的研发”为“十三五期间重大新药创制”重大专项,前沿生物药业(南京)股份有限公司作为课题责任单位负责牵头开发。旨在研究开发抗艾滋病创新药物、实现中国抗艾新药“零的突破”,开创全球领先的长效全注射配方,洛阳乌梢蛇蝮蛇胶囊 建立自主品牌,丰富我国抗艾药物种类。
艾可宁自2018年上市以来,先后被纳入《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2018版)》、《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换药策略专家共识》、《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2021版)》等行业期刊,列示为国内现有主要抗逆转录病毒药物之一。其为经治艾滋病患者搭建了新型简化疗法,对特定患者具有一定的临床不可替代性。
全球首个获批的HIV长效融合抑制剂艾可宁(通用名:艾博韦泰)
该项研究的主要研究者,重庆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陈耀凯教授表示,艾可宁作为注射用长效融合抑制剂,研究其用于PEP的耐受性及依从性,可为我国HIV-PEP提供新的优选方案。
2021年10月,《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2021版)》引入艾可宁作为暴露后预防的推荐方案。艾可宁的作用靶点gp41存在于所有HIV-1病毒,作用靶点属于高度保守区域,对主要流行的HIV-1病毒、包括耐药病毒均有效。同时艾可宁作为长效HIV融合抑制剂,在细胞外对HIV病毒感染细胞进行阻断,从作用机制上对HIV暴露后预防具有先天优势,尤其对原发耐药病毒可提供有效的预防方案,在全球HIV防治领域具有一定的产品稀缺性。
2021年10月27日,前沿生物作为中国抗HIV新药研发领军企业受邀出席EACS(第18届欧洲艾滋病大会),该大会是迄今为止欧洲规模最大的艾滋病会议,会上,前沿生物共享了一组以艾博韦泰(ABT)为核心的两种药物方案用于住院艾滋病重症患者临床治疗的真实世界数据:一组对160例高病毒载量住院危重艾滋病患者的队列研究观察显示,危重患者入院接受艾博韦泰为核心的两药方案治疗后,病毒得到快速抑制,免疫力明显增强。
接受该治疗方案的患者临床表现耐受性良好、无注射点位反应,未发生药物不良事件,无紧急停药病例报告。该研究结果验证了艾可宁长效注射给药方案具有强效抗病毒疗效、良好的依从性、总体安全性好等优点。
在产品竞争力方面,前沿生物一直深入科研探索,2021年10月,前沿生物公告显示已收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核准签发的《受理通知书》,注射用艾可宁增加静脉推注给药方式的临床试验补充申请获得受理。如果受理通过,意味着艾可宁应用场景增加,静脉推注的给药方式大幅缩减了给药时间,增加了临床应用的便利性,极大的提高患者接受度,有利于HIV暴露后预防(PEP)的进一步推广,提升艾可宁临床应用可及性。
优先布局长效复合制剂,国产抗艾新药必将杨帆出海
基于对抗艾滋病创新药开发趋势的研判,前沿生物一直致力于对艾滋病功能性治愈的探索和研究,在研产品FB1002,是将艾可宁与广谱中和抗体3BNC117相联合形成的两药组合,是一款配方完整、长效、注射、双靶点的抗艾滋病新药,能有效阻断病毒进入人体免疫细胞。艾可宁靶向HIV病毒表面膜蛋白GP41,3BNC117作用于HIV病毒上GP120的CD4结合位点,能诱导人体免疫应答,拟每2周-4周给药一次,旨在替代现有口服疗法,拟探索艾滋病免疫疗法,实现功能性治愈。
2021年3月艾可宁进入国家医保目录政策落地执行,药品终端价格下降46%,极大的提升了患者的可负担性。在2021年期间,艾可宁已覆盖全国28个省及直辖市内200余家HIV定点治疗医院以及100余家DTP药房。海外拓展方面,2021年艾可宁已先后在厄瓜多尔、柬埔寨两国获批上市,未来前沿生物的扩展目标是60个具备一定支付能力的国家,及1800万全球适用艾可宁的患者,在全球医药市场的大浪潮中,已经做好了让我国原研抗HIV新药走向国际化市场的准备。
从临床应用场景来看,为经治患者提供高效低毒的新型药物组合,作为长效注射药物在临床应用中一定的不可替代性,是对现有传统口服药物的补充和提升,有效的解决了住院及重症患者对口服药不耐受、以及需要同时治疗多种并发症时各种药物相互作用的禁忌等难题。
乌梢蛇蝮蛇胶囊 洛阳在一个创新药成功上市的背后,是上千次的临床试验和无数科研工作者的汗水,2022年是全面实施“十四五”战略规划的关键期,我们期待国家出台完备的利好政策,支持科研领域去探索更多新药靶点和源头创新,实现让患者有药可治到有药可选,让国产原研创新药惠及更多患者,助力我国疾病、疫情防控事业。
转发,点赞,在看,安排一下